找到相关内容51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文明著:王安石与佛禅(七)

    。公奇秦君,数口之不置,吾又获诗,手之不舍,然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,无乃笑我与公噬好过乎?未相见,跋涉自爱。书不宣悉。   在这封信中,王安石对于盘桓江北、迟迟未行的苏轼也表现出真诚的眷顾之情,对于苏轼所托之事也尽力成就,以为秦观之诗清新妩丽,可比鲍、谢,虽在病中,读之不能释手,这一评价是相当高的。又言秦观曾学佛法(“至言妙道”),你我皆噬之太过,不合佛理,翻为秦君所笑,这一方面是称赞佛法为“至言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841920.html
  • 解脱道总要——《出世法言·莲苑歌舞》所述加行修法略说

    力行,   佛说佛子万行无余,皆在妙道六度中摄,   如是如来所喜妙道,精华之精心中牢记!   如是披上无比英勇伟大的愿行菩提心铠甲,次第于自他相换、爱他重己、四无量心、六度四摄这些法门,衷心而精勤地勉励自己去一一实际修行。佛陀亲口说过:大乘菩萨所应修习的无量法行,无余尽摄于六度妙道之中。如上所述是诸佛如来所喜悦的无上妙道,是八万四千法门精华中的精要法义,修行人应在内心时刻牢记!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2643339.html
  • 佛教格言(一)

    穷尽天下的妙道。   ▲以耳听受而得者,不如以目看读而得者之广也;以目看读而得者,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。以心为君,以目为臣,以耳为佐使,可也。用目当心,斯下矣;用耳当目,又下之下矣。《竹简随笔...的固然不多,但对其它的三件事沉迷的却未必能免。把宝贵的时光白白浪费掉,实在太可惜了!   ▲远公曰:“夫天地之间,诚有易生之物,使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亦未见有能生者。无上妙道,昭昭然在于心目之间,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843665.html
  • 宁波七塔寺桂仑老法师略传(2)

      我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——  南生死妙道,  无心思意念,  阿八万四千,  弥三丈骨髓,  陀横遍十方,  佛明心见性。  这首诗偈可以从二个角度来看,从上到下可以明显读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字,但是从左到右,则是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每一个字的专门注解,代表了一个意  思或中心主题。例如,“南”是“生死妙道”,“无”是“心思意念”(也作“无心思意念”解),“阿”是“八万四千”,“弥”是“三丈骨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1156915.html
  • 金刚瑜伽母那洛空行祈愿文——诸种译本

    空行胜王母,解脱妙道如理修持力,成就源泉具德之上师,欢喜无分相随愿摄持。  暇满难得得已如巨航,忆念无常飘摇如白幡,取舍相合业果风力送,愿度可畏轮回苦海中。  众生为母慈悲依怙者,无上菩提心为披甲时,佛...一心不乱口诵意诵咒,运用圆道内外二妙道,引发自生乐空妙智慧。  挻字咒轮发出无量光,三界化光收缩入己身,自身逐步收缩融入空,心性住于大乐虚空境。  空中复现佛身现护甲,口诵猛咒驱魔护身心,所生诸事显现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082956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的人追求好工作、好大学,这些都不是追求,是随大流,是没有追求的追求。经过反思的人生行为虽然还是日常行为,但有了般若的观照智慧,具有了人生的意义。这就是佛教讲“担水砍柴,无非妙道”。一般人未经反思,从担水砍柴中体味不到妙道。经过反思的人从穿衣、吃饭等日常生活中都能体味到妙道。正如“青青翠竹,无非般若,郁郁黄花,尽显法身”。但这需要高度的生命自觉。   这种自觉要求的就是亲证。所谓亲证,就是强调亲身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提供了一套即世间求解脱的超越理想。冯友兰先生曾经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一个总的判断,认为禅宗将佛教的解脱精神运用到平常的生活,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无滞着,提山“担水砍柴,无非妙道”,但禅师们最终还是没有说“事父事君便是妙道”,而宋明理学止是接着神宗而发展的。这个论断还需要具体分析。宗杲事实上已经提出“事父事君便是妙道”的禅学主张。当然,这里的事父事君的主体是在家的士大大(佛教居士),而非出家的僧人。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47)

    心心念念就是“我的成就”、“我的解脱”,自私自利的心像毒药一样可怕。其实只有放弃对自己的执著,才是成就的唯一妙道。尽管放弃自我有一定的困难,但我们大乘修行人与众不同的是,自利和他利之间的利弊能认识清楚—...清净。刚受戒的人谨慎小心是正常现象,并不值得炫耀。前段时间有个刚出家的人,见我们在商量的时候开玩笑,觉得这很不合理:“堪布为什么开玩笑啊?所有的时间应该用于修行方面,不能这样散乱,起心动念都应转入妙道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1103122949.html
  • 如何参学善知识

    受缚,不得自由转身。   初参着相一般分为如下三种:   (1)执着“内有妙道,外有颜貌”,以为真正有道之人必是身体健壮,内气充沛,面色光泽,动作敏捷。所以凡遇此等之人便恭敬礼拜,尊为明师,反之,如见平平常常,其貌不扬之禅师,辄认为“其内必无妙道”,于是以假相为真道,不知禅是心行的事业,不可以色相来衡量,因此而错过参学真正善知识的机会。   (2)执着有真正功夫之人,必有神通功能的发明。凡遇见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939212.html
  • 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——庄、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

    》卷五》),生命之流是“实相无相”,断非执守可得。当然,“真如佛性”更拒绝语言文字的暴力,“妙道之言,岂可以文字会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)。“自用智慧常观照,故不假文字。”在生命世界那里,任何对象性...与天地自然的无限生机整合而进入新的境界。  禅宗倡言“不立文字”,实际上细量语言文字在禅修们参禅中的真实情况看,“不立”并非完全认为“真如佛性”在文字语言之外,“盖无上妙道,虽不可以语言传,而可以语言...

    石世明/蒋德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2940750.html